2013-08-15

豬血糕 你哪位?

今天下午茶@@
好好吃的豬血糕................
不過突然發現 豬血糕袋子上有寫了關於豬血糕的由來......

米血糕之一種,米血糕亦簡稱米血,為使用糯米和動物血(如豬、鴨)所做成的一種臺灣傳統米食糕點。
一開始農業社會吃鴨肉可以補血,但是由於鴨血產量過少,雞血因為凝固不易所以改之豬血取代....這是大約袋子上的內容


很有趣的故事
不過這個豬大郎豬血糕........還真不錯吃!!
豬血糕大小 = 長約 30cm,寬約 3.5 cm,厚約 1 cm 

不過突然想起!!好多年前 同事說 豬血糕的製作..聽說在中南部製作米血糕的時候,因為中南部很熱,所以都把米與血霍好然後等凝固,由於是食物,所以當然會有蒼蠅蚊蟲,所以故事重點.......
想必大家對兩根紅色繩子會轉來轉去打蒼蠅的工具不陌生吧??其實這不是要打他,只要要趕他走,但是誰到他如果白目不小心被打中,掉到正在凝固的米血中@@呵呵
哪他就會被粘住起不來!!當然拉 烏七媽黑的誰會知道黏了一個白木小昆蟲.....於是你吃的米血就會好像有點沙沙的......說好聽一點 就把蛋白質吃下肚,但是...............但是@@ 這是真的嗎??
發揮柯南精神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追追追

米血糕源自中國南方的一種米食糕點,華人多以米食為主,隨著福建移民移入臺灣,常利用蒸、煮等方式來改變米食的型態。早期社會農家常飼養豬、雞、鴨專供逢年過節時祭祀使用,故早期要食用肉類相當不易。鴨肉可滋陰補虛,昔日因生活困苦,物資缺乏,因此農家在殺鴨之後,基於節儉及補充營養,會用器皿盛米和鴨血蒸熟,再沾醬食用,漸成為平民小吃,又名「鴨血糕」。但鴨肉價高,養育費時,供不應求,而雞血不易凝固,於是漸以豬血取代,成為「豬血糕」。因此,米血糕是「豬血糕」與「鴨血糕」的別稱。

臺灣出現豬血糕應該是在二次世界大戰(西元1939至─1945年)結束後,在臺北大稻埕豬隻屠宰場所發展出來的小吃。因當時臺灣生活清貧,又血中富含營養物質,故許多人大清早即趕到屠宰場,向商家討不要的豬血帶回家蒸煮或是加湯成為豬血湯,在市集推出後大受歡迎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下午茶是在新竹金山街團購的.........詳細地點火星人也不清楚!!
不過來借文一下 內湖加盟店介紹 



 網路上查到地址@@不准不要打我
豬大郎豬血糕(新竹金山店) 新竹市金山七街2號